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机械总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大型科技企业集团。现有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个硕士目录内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69年来,中国机械总院一直致力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服务,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拥有正式员工8000余名,其中科研人员占比70%以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制造技术研究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开发研究团队。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7000余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各重要领域,有力支撑了我国工业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是我国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机械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形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21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9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拥有1个国家创新中心(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钎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生产力信息与培训中心)、23个行业和省部级创新平台,拥有3个国际合作基地、承担4个国际标委会、29个国家标委会与100余个专业/行业学会协会秘书处,承办科技期刊21种。
根据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研究领域及招聘需求
岗位 | 工作地点 | 研究领域及招聘需求 | 合作导师及联系方式 |
机械可靠性工程、自动检测技术、材料成形 | 北京,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机械工业基础零部件可靠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 通过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寿命周期数字化闭环、数字孪生、先进制造工艺应用等技术手段,提高零部件疲劳寿命、传动精度及可靠性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典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建模研究、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包括关键零部件可靠性结构设计、极端环境可靠性测试技术、疲劳寿命预测技术;制造业国际标准化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制造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并获得博士学位;掌握FMECA、FTA等常见可靠性分析方法;发表过SCI/EI论文、主持或承担过国家项目的优先考虑。 | 合作导师:王德成 联系方式:zhaosh@cam.com.cn |
金属材料焊接/增材制造过程数值分析 | 哈尔滨,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1)随焊激冷多丝埋弧焊接过程数值分析;(2)大电流高速GMAW焊熔池金属流动过程数值分析;(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智能)焊接技术研究。 申请人要求脱产,应具有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加工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作为主要技术完成人参与过国家级课题,在国际公认的主流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者优先录取。 | 合作导师:杨战利 联系方式:13624513206@126.com |
合金材料及控制技术研究 | 沈阳,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高温合金材料及定向凝固控制技术研究;高温合金真空反重力铸造工艺和设备;定向凝固用陶瓷型壳型芯制备技术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材料加工或金属材料相关专业全日制博士毕业,并且研究生或工作期间从事过相关领域研究,基础理论扎实,了解相关材料和工艺,原则上要求脱产,年龄35周岁以下。 | 合作导师:娄延春 联系方式:louych@chinasrif.com |
钛合金材料及精密铸造技术研究 | 沈阳,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高性能铸造钛合金、钛基金属间化合物铸造合金开发,先进钛合金精密铸造工艺研究,钛合金铸造/增材复合成形技术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材料加工或金属材料相关专业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或工作期间从事过相关领域研究,基础理论扎实,了解相关材料和工艺,原则上要求脱产,年龄35周岁以下。 | 合作导师:谢华生 联系方式:srifxhs@vip.sina.com |
钛合金新材料及精密成形技术 | 沈阳,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高强度、耐高温等高性能铸造钛合金材料开发研究;新型钛合金精密铸造工艺研究;基于铸造的钛合金多工艺复合成形技术研究。申请人应具有金属材料、材料加工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承担或参与过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等有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工作,要求脱产,优先考虑出站后到沈阳铸造所工作的人员。 | 合作导师:赵军 联系方式:13940026855@163.com |
先进工程材料 | 沈阳/北京,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先进功能材料、高熵合金、抗冲击吸能材料等结构功能材料设计和纯净化制备,以及金属增材制造工艺研究工作。要求申请人配合博后单位的课题申请工作,参加博后单位组织的学术交流。申请人应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机械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金属材料设计、无机材料、增材制造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和科研经历,发表过SCI学术论文,承担或参与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者优先录取。 | 合作导师:于波 联系方式:yub@chinasrif.com |
铝镁合金材料开发及成形工艺研究 | 沈阳,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先进高强铸造铝、镁合金材料开发,铝、镁合金先进铸造成形工艺研究,先进铝、镁合金铸造成形装备开发。申请人应具有材料工程或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经历(承担或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优先录取),要求脱产。 | 合作导师:冯志军 联系方式:13909816093@139.com |
焊接 | 郑州,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复杂铜合金数字化设计与连铸成形、铜合金高效钎涂增材制造技术与智能化装备、丝杠导轨坯料锻/轧/热处理一体化控形控性技术。要求博士后申请人近3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等,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主持/参与经历。 | 合作导师:龙伟民 联系方式:zjs_hr@163.com |
齿轮传动 | 郑州,机械工业齿轮传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技术中心 | 开展齿轮传动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齿轮抗疲劳制造技术研究、齿轮传动智能运维与再制造技术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或力学相关专业工学博士学位,要求脱产,承担过国家级项目者优先考虑。 | 合作导师:刘忠明 联系方式:zmliu2001@126.com |
以高新技术与产品为载体,聚焦齿轮传动重点方向,开展基础共性技术、应用共性技术研究 | 郑州,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齿轮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基础共性技术研究:①齿轮表面强化及数字化控性技术②齿轮表面数字化控形提性技术; 应用共性技术研究:①大型齿轮绿色再制造技术;②齿轮传动系统多维度服役性能评价技术;③工业传动智能化管理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工学博士学位,要求脱产,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申报、执行经历的优先考虑。 | 合作导师:裴帮 联系方式:zjs_hr@163.com |
材料加工工程 | 郑州,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面向先进制造,针对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连接材料需求,研究开发新型绿色钎焊材料与技术,实现钎料精准优质设计、精密洁净成形、精确高效焊接。开展电子器件用精密连接材料(金基、银基、铜基)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光伏电池用微纳银粉关键成形技术研究;钎料洁净成形微观组织及性能模拟计算研究;极异材料钎焊接头失效行为分析与可靠性评价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具有2年材料成形、有色冶金、模拟计算的科研经历,在实验室工作时间达到24个月(600天)以上。 | 合作导师:钟素娟 联系方式:sujuan_zh@163.com |
材料加工工程 | 郑州,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1)高品质金属材料先进成形技术研究:粉末冶金、激光烧结、电化学成形、3D打印。(2)难熔高熵合金成形技术研究:开展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一体化调控、合金均匀化熔凝技术、高性能粉体制备工艺和粉体材料成形性能验证等研究。 申请人应具有材料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粉末冶金、先进焊接技术及材料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或工作期间从事过相关领域研究,基础理论扎实,了解相关材料和工艺,原则上要求脱产,年龄35周岁以下。 | 合作导师:鲍丽 联系方式:18638794972@163.com |
焊接 | 郑州,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面向先进制造工艺,拟开展研究工作: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用高温钎料及大面积连接技术。 申请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经验,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内,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破格招收,要求脱产。 | 合作导师:裴夤崟 联系方式:13183017507@163.com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武汉,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减摩耐磨耐蚀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高性能沉积及高能束强化装备、工艺及涂层技术研究;大功率数字化电源研制与开发。 申请人应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经历者优先考虑。全日制博士后要求无工作单位,在职博士后要求原单位开具脱产证明。 | 合作导师:段海涛 |
材料学 | 武汉,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开展先进耐高温耐磨耐蚀涂层材料开发研究;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装备与涂层工艺开发研究;高功率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装备研制与涂层技术研究。 申请人应具有相关博士学位,具有2~3年的从事机械工程、材料加工、表面工程领域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背景项目科研经历。全日制博士后要求无工作单位,在职博士后要求原单位开具脱产证明。 | 合作导师:魏建军 联系方式:Weijj@zrime.com.cn |
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综合自动化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 | 北京,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开展先进物流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智能生产物流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研究。 申请人应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经验,在SCI、EI等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脱产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合作导师:王勇 联系方式:wangyong@bzkj.cn |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智能化模拟仿真软件、新能源及储能产品关键零部件制造 | 北京,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从事复杂构件锻热一体化形性协同精确控制技术、特种装备开发、专用数值模拟软件开发工作。申请人应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具有从事材料、力学、机械、数据分析领域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背景项目科研经历。 | 合作导师:翟月雯 联系方式:yanzhao@brimet.ac.cn |
精密成形智能检测 | 北京,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开展数据驱动的精密成形质量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或相近专业。具有从事材料、机械、数据分析领域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背景项目科研经历,熟练掌握编程语言,精通数值模拟技术。要求脱产。 | 合作导师:张浩 联系方式:cnyanzhao@brimet.ac.cn |
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机械工程 | 合肥,雄安新区,安徽省机械行业智能工厂设计与集成工程研究中心 | 基于国产BIMBase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厂数字化设计软件开发应用示范应用。申请人应具有计算机、软件、土木、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博士期间从事过软件开发、数字孪生等课题开发,要求脱产。 | 合作导师:张心 联系方式:cmficmfirs@163.com |
力学/可靠性 | 北京,中国机械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 (1)开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高维度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理论,以及围绕大数据驱动与故障物理模型融合的智能制造过程可靠性分析优化方法研究和可靠性软件开发;(2)开展基于机器学期和数据挖掘的反应堆安全边界与关键结构概率失效评价方法研究,以及关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新一代反应堆数字孪生体构建及模拟仿真软件开发;(3)开展高温/超高温反应堆金属结构非弹性设计评价方法研究,以及数据驱动的高温结构损伤容限及极限运行寿期下的三期蠕变行为研究及智能化可靠性前馈技术;(4)开展面向数字化制造过程与先进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关键制造参数(CTR)高效控制与优化技术研究,以及制造全流程工艺可靠性分析软件的开发。 申请人应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与成型、核物理、可靠性、力学、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211院校研究生经历,部分特殊专业(如南华大学核物理专业)可放宽;博士后期间不需要脱产;具备一定本领域数值计算程序开发经历;具有较好英语(或其他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 合作导师:周舟 联系方式:zhouzhou@pcmi.com.cn |
材料加工 | 北京,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 开展热塑性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或复合材料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装备开发经历或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形研究经历的优先考虑,要求脱产。 | 合作导师:刘丰 联系方式:liufengcam@126.com |
材料加工 | 北京,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 开展复合材料模内成型与功能集成工艺的优化与智能控制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专业,有复合材料模内成型与功能集成工艺的优化与智能控制研究经历的优先,不要求脱产。 | 合作导师:王绍宗 联系方式:wszbit@163.com |
机床核心功能部件 | 宁波,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开展高端机床用精密导轨等功能部件先进加工工艺及特种成形技术与装备、超硬刀具高可靠高效钎焊技术及工艺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等专业;近3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主持/参与经历;全日制博士后要求无工作单位、在职博士后要求原单位开具脱产证明。 合作导师:龙伟民 联系方式:xiaojiesuo@163.com 11-2、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宁波,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大导程滚珠丝杠副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高性能导轨精密磨削技术及装备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精密超精密机床、机床测控系统、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等专业;近3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主持/参与经历;全日制博士后要求无工作单位、在职博士后要求原单位开具脱产证明。 | 合作导师:龙伟民 联系方式:xiaojiesuo@163.com |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 | 宁波,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开展大导程滚珠丝杠副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高性能导轨精密磨削技术及装备研究。申请人应具有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精密超精密机床、机床测控系统、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等专业;近3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主持/参与经历;全日制博士后要求无工作单位、在职博士后要求原单位开具脱产证明。 | 合作导师:吴双峰 联系方式:xiaojiesuo@163.com |
二、招收条件
1、身体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能集中精力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近三年内取得博士学位,有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经验,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内,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破格招收。
3、全日制博士后要求无工作单位,在职博士后要求原单位开具脱产证明。
三、申请程序及进站
1、博士后研究申请人与合作导师沟通,提出初步进站意向;
2、博士后工作站与合作导师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组织面试;
3、面试通过后,向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申请人发出进站通知;
4、博士后研究申请人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填写进站申请并提交;
5、在规定时间内将上述材料递交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合作流动站,办理相关进站审批手续。
四、博士后待遇
中国机械总院为在站博士后人员提供优良的薪酬待遇,包括五险二金、补充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提供30~50万博士后专项基金等科研经费支持。
五、简历投递
有意向者可向各合作导师邮箱投递简历,同时抄送到postdoctor@cam.com.cn。
六、联系方式
单位网址:www.cam.com.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1226室
邮政编码:100044
联 系 人:宋老师
联系电话:010-88301834
联系邮箱:postdoctor@cam.com.cn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