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科普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翼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讲解和传播能力,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快更广泛地传播与转化。现依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云听云说”平台,拟开展第六届“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中国机械总院赛区选拔活动。具体细则如下: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总院分赛区承办:中国机械总院研究生院
(一)总院在读研究生,包括总部及各二级单位招收的硕、博士研究生、工程硕博士入企研究生,以及第一导师为总院导师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兼顾青年科技工作者,均可自愿报名参加;
(二)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与均可,鼓励组建团队(2~5人)参与,可跨单位组队。参赛个人或团队提交作品数量不限。每一个参赛队伍需配备一名指导老师。
(一)选题范围
可任选下列一类或多类选题进行创作,作品数量不限。
1.传播自有科技成果:介绍宣传参赛者本人或所在研究团队或所在单位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进展或科技成就等,包括新产品、新装备、新系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等;(鼓励介绍和传播自有科技成果,评审时占 10 分。)
2.揭示科技原理:讲解揭示生活或工业生产中的产品或仪器设备的设计、制造、生产过程或工作原理等;
3.为科技实力代言:介绍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或所在单位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在前沿引领技术、共性基础技术或颠覆性技术创新取得的成就或进展等;
4.分享科研成长故事:围绕自己的科研发展规划和目标,分享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经历和成果,展示自己的价值追求、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5.弘扬科学精神:介绍为行业技术发展或本单位技术改革创新做出突出贡献,或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热爱钻研不断创新的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致敬科技工作者;
6.解读前沿热点科技:介绍国内外工业领域前沿科技进展、热点领域科技成就、突破性核心技术或科技成果等;
7.讲解专业知识:介绍国内外目前常用的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特种加工等机械制造工艺,或车铣、刨、磨、钻、镗等加工工艺技术或方法。
(二)具体要求:
1.内容要求
(2)是完整规范的短视频作品,片头片尾完整,需有标题页,不能直接从其他作品中截取片段;
(3)企业宣传片不属于大赛范畴。
2.格式要求
(1)作品形式为短视频,时长不超过 4min。视频格式为MP4 或 MOV,分辨率 1920*1080,长宽比 16:9;
(2)作品标题页面要求注明“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作品”,以及作品标题、作者、单位、指导老师等信息;
(3)有字幕,有助于作品内容理解。
3.知识产权要求
(1)提交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创意及使用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均无知识产权争议。若存在舞弊、抄袭或作假行为,将取消大赛参与资格,并保留进一步问责的权利;
(2)作品中引用部分务必注意知识产权,且要注明出处;
(3)大赛主办方和承办方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和传播权。
(一)组织报名并提交作品(10 月 10 日)
1.各培养单位组织符合活动条件的个人或团队填写活动报名表,并提交打印签字后文件的 PDF 或图片格式;(报名表见附件一)
2.参赛作品:将满足格式要求的作品一同提交,并附 200 字以内作品简介,PDF 格式。
以上材料打包为压缩包,命名为“云说新科技+负责人姓名+培养单位+选题类型+题目”提交至邮箱:15600929161@163.com。
(二)资格及形式审核(10 月 12 日)
1.管理员对报名信息进行审核和资格确认。包括活动报名表信息填写是否完整、是否签字等,如有缺漏可提醒活动参加人员补充提交;
2.管理员按照大赛要求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范要求,对参赛作品的内容和格式规范等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即为有效作品。
(三)评奖(10 月 13 日-15 日)
开启网络投票,使用微信投票方式,社会公众通过微信对参赛作品进行投票,每个 ID 每天可投票多个作品,但同一个作品每天只能投一票。同时组织专家网上进行评审。(评审标准见附件二)
根据网络投票结果,排名前 10%作品获得“最具人气科普之星”,奖金 5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依照总分排序结果产生一、二、三等奖数名:
一等奖:排名前 10%,奖金 30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二等奖:排名前 11%-20%,奖金 20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三等奖:排名前 21%-30%,奖金 10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科普选手将优先推荐代表中国机械总院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活动。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